1999年 这是一张回我奶奶乡下时拍的照片,那一年我33岁。坐在长板凳上的我 心情顺畅 轻松愉快的样子 ,旁边那个小男孩是我叔叔家的大孙子——立志。
照片上的背景,再现了叔叔农村老家当时的贫穷,身边这扇木门 身后的四方桌,还有坐着的长板凳,都刻划着岁月的痕迹 ,炉灶烟熏的油腻 祖辈几代人油灯下的晚餐 对孩子们的顿顿教导 都融汇在了这里…
曾经多少次看见,出城工作了的人的回忆录,写起他们小时候的农村生活,很是感概,那个我也曾经熟悉的记忆,虽然我仅仅偶尔停留在乡下,小时候奶奶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们回农村老家,看望我叔叔婶婶,到读初中放暑假时、也会去体验一下菜地田间的辛苦劳作;夏夜,乡亲们把竹床都搬到屋子门前乘凉,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晒谷坪,前面就是鱼塘,躺在凉凉的竹席上,翘着小腿,摇着蒲扇,驱赶着蚊子 ,听着蛙声如潮,很是恰意,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十分清晰,那种感觉一点也不比在马尔代夫的海滩躺躺椅差。小时候的记忆永远不会淡忘,不管你走到地球的哪一边,只要那些桌椅板凳还在 炉灶还在,那口井还在……
实际上,三四十年前,乡下的生活是苦难的,我能体会到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悲凉和凄惨,没有劳动力,女人们背着孩子也要下地耕种劳作,没有足够的粮食,还需要上交公粮,家里揭不开锅也只有勒紧裤腰带……,365天,没有鞋子穿,寒冬光着脚板去村头挑水…一旦重病没钱医治,只有等待死神把躯体带走……
而孩子们的世界永远都是美好的,乡下农民们的勤奋 热情 开朗 阿Q精神和苦中作乐一直都在,他们期待着后一代能好好读书 考上大学,摆脱贫困,在我考上当时的全国重点高中-东山中学的那一年,我的叔叔竟然把他电厂发放的工资奖金全部凑在一起50元 给了我交学费…一个在城里读书的我,竟然农村老家的叔叔把积攒了大半辈子的钱拿出来支持我外出读书……因为我的成绩,全村人都骄傲,传到了村里村外,说我是文革以来第一个考的这么好的成绩的学生 而且还是个女孩子,叔叔更是打心里高兴。
此刻,我生活在加拿大,看到小时候熟悉的场景,特别想念叔叔婶婶,想念那种唯有亲人间的温暖和爱,哪怕你十几年没有回去过,都能看到他们脸上永远挂着的灿烂的笑容,想念他们做的鱼丸……